24小时服务热线:19103801095
NEWS CENTER
Recommend case
contact us
伴随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发展,《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动态调整越来越成为必要。2020年1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动态调整工作程序(征求意见稿)》也提到,《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动态调整是根据医疗器械风险变化情况,参考国际经验,遵循符合最新科学认知、立足监管实际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因此,无论是医疗器械管理类别的升降或是适用范围的增减都有其自身规律可循。
查看详情随着近些年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冠心病的患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介入疗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段,但在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前,需对患者冠状动脉的管腔信息进行了解。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简称OCT)是一种以成像导管为基础的医疗影像技术,可以对血管表层及以下结构成像,观察血管壁显微结构,有助于对斑块的性质以及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情况进行分析和了解,从而有利于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案。而我国长期以来仅有美国一家的血管内OCT设备获准注册。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次性使用血管内成像导管获准注册,本文以其中一产物为例进行介绍。
查看详情截止2021年2月19日,药监总局共发布了十叁批次的药械组合产物属性界定结果,内容中设计总局批准上市的药械组合产物名单和分别以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的药械组合产物。给后续再进行该产物上市销售的生产公司提供方便,生产公司看到同品种产物即可直接按药械组合进行注册,免去做分类界定的周期和流程,给公司节省注册周期。话不多说,下面献上十叁批次的药械组合产物属性界定结果公告。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程序应当按GB/T 16886.1-ISO 10993.1给出的评价流程图开展。由于医疗器械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各医疗器械在按流程图进行生物学评价时,实际产物在流程图中所走的路线是不一致的,应当对所走的路线予以详细说明。
查看详情2月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20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全面梳理分析了2020年度我国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工作情况。这一年,国家药监局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强化医疗器械注册管理,鼓励产业创新发展。
查看详情2019-12-01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简称机构)开始实行备案管理。本文结合机构备案平台构建思路,着重介绍了备案平台的结构组成以及相关要求,梳理了机构备案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对机构如何满足备案要求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机构更快更好地进行备案提供参考。
查看详情不良事件是药物临床试验重要的安全性评价指标,其是否被正确收集和评估,将直接影响试验药物的安全性评价结果。目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在不良事件的收集、评估、随访和报告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试验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和对受试者的保护。本文针对药物临床试验中不良事件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希望对今后药物临床试验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益帮助。同时,归纳总结了药物临床试验中一些有关不良事件的常见案例,旨在提醒研究者,应加强对不良事件的管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查看详情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直接关系医疗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规定,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对医疗器械使用行为进行监督管理。2010年,原卫生部制定发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4号)。该管理规范实施以来,在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规范管理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并且在完善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以及明确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不同环节管理要求等方面积累了很多有效经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条例》有关规定,将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中的有效经验上升为部门规章,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有效,结合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职责,制定本办法。
查看详情